矛盾糾紛調解是派出所日常工作之一,若處理不當很容易激化矛盾,發生更為嚴重的后果。今年以來,南陽市宛城區公安分局依托“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以創建“楓橋式”派出所為契機,立足于化解矛盾、防范風險,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機制,多措并舉提升矛盾糾紛調解成效。
4月22日,宛城區公安分局紅泥灣派出所公調對接駐所人民調解室正式啟動,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優化要素、集中力量,努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初步形成矛盾糾紛分級辦理、多元化解、綜合調處的閉環運行體系。紅泥灣鎮黨委副書記賈瑜輝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啟動儀式并開展人民調解室座談工作。
據悉,駐所人民調解室調解員由鎮分管領導、司法所、法庭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鄉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律師以及具備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同時又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支書組成,主要受理在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等活動中產生的民間糾紛。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等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情節較輕、經調解可平息爭端的,派出所可委托人民調解組織實施調解。
該調解室與接處警工作無縫對接,值班民警接到糾紛類求助報警后,由調解室專職輔警進行登記,根據不同的糾紛類型,通知調解員及時介入調解。調解成功后,調解室還將對協議履行情況進行回訪,監督協議履行。
駐所人民調解室的成立搭建起人民調解與治安調解銜接聯動工作平臺,建立了相互銜接、緊密協作、良性互動、科學高效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有效整合了人民調解和公安機關治安調解資源,共同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讓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有效壓低群眾上訪、投訴,及時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維護轄區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