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開區外國語小學的學生排隊領老師的紅包
受訪者供圖
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為什么學校要有假期?因為學生們快把老師逼瘋了,他們需要緩緩;那開學呢?因為熊孩子滿家竄,家長快瘋了,需要靜靜……
這不,這兩天家長們都開始曬自家孩子開學前的準備。不過,為了讓孩子們愛上新學期,咱們鄭州的學校真的是煞費苦心、花樣百出。
經開區外國語小學
紅包、燈謎和佩奇 這樣開學有新意
“快來看!我得到了佩奇玩偶!”2月20日,鄭州經開區外國語小學開學報到第一天熱鬧非凡,發紅包、猜燈謎,贏佩奇玩偶,別樣的開學形式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
在校門口,每個進校的孩子都收到了校長司嵐嵐和老師們發的特殊紅包。但紅包里面裝的并不是錢,而是一張寫著“恭喜獲得小豬佩奇一只”“與校長合影”“本學期內免作業一次”“歡迎參加制作燈籠”等話語的字條。別樣的紅包讓孩子們既高興又驚訝。
二七區幸福路小學
用廢舊物品制燈籠,把傳統變成文化
2月20日,鄭州市二七區幸福路小學學生返校報到,學校舉行了主題為“紅紅火火開學季 幸福燈籠創意展”的傳統文化展示活動。
紅包、卡紙、竹簽、礦泉水瓶……這些被隨手丟棄的生活用品,被幸福路小學的學生再次利用起來,制作成了頗具創意的幸福燈、紅包燈、豬年燈、宮燈、魚燈、繡球燈。孩子們用自己手工制作的創意燈籠裝扮了幸福校園,用紅紅火火的喜慶氛圍迎接即將開始的新學期。
“這次活動,孩子們深入了解了中華傳統節日和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和親情的美好,也享受了自己動手和節約資源的快樂。”幸福路小學校長胡建玲說。
惠濟區錦藝實驗小學
燈籠、紅包“套餐”,開心學期來到了
2月21日,鄭州市惠濟區錦藝實驗小學學生手持各類燈籠走進校園,迎接他們的是校長和老師的新年紅包。600多名學生每人一個紅包,根據對學生日常的觀察,老師和校長送出祝福類、行動類、活動類的紅包“套餐”。
一年級(2)班的雙胞胎王雅安、王雅逸,用廢舊物品做了粉紅色扇形紙燈籠。“燈籠素材的搜集傳遞著環保理念,讓孩子們學會節約、變廢為寶。”他們的媽媽說。
“為激發教師讀書,學校出臺免費制度,出資為教師購書,向教師贈送教育名篇,還給教師報銷購書款。”惠濟區錦藝實驗小學校長曹金鳳說,她的開學禮是孩子們精心制作的600多個燈籠和特色作業。
鄭東新區聚源路小學西校區
校長迎學生送祝福,新學期也要加油呀
2月21日,鄭州市鄭東新區聚源路小學西校區舉行第二學期開學迎新活動,校長張志剛用特別的方式——送紅包,來迎接學生,給予祝福。
“安全是一切學習生活的有力保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同學們要善待自己,珍愛生命。”“同學要發揚刻苦鉆研的精神,勤奮努力地學習,養成專注、善思、勤記、多練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惠濟區香山小學
新學期開學第一課,同學們立下小目標
2月20日,惠濟區香山小學開啟“相約香山,遇見幸福”主題開學課程,讓學生們在新的一學期中遇見最好的自己。學校在校園中鋪設了紅毯,紅毯兩側站立著加油的家長,孩子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上紅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拿起筆,在紙上認真寫下自己的小目標。
“希望我能改掉挑食的壞毛病”“希望得一次全能好少年”……孩子們立下的小目標,是新學期成長進步的動力。
中原區鄭上路小學
砥礪奮進再出發,做最美“鄭上人”
2月20日下午,鄭州市中原區鄭上路小學全體教職工召開了以“砥礪奮進鄭上人 辭舊迎新再出發”為主題的2019年新學期工作會議。
校園安全大于一切,鄭上路小學校長張紅、黨支部書記賈長喜分別與教師代表簽訂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和師德師風建設承諾書。
最后,校長張紅希望“鄭上人”在新學期做到“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一起拼,一定贏”!
鄭州市第五十二中學
開學典禮致敬經典,“美少年”胸懷天下
2月21日,鄭州市第五十二中學以“文化傳承夢想”為主題舉行第二學期開學典禮。學生們朗誦了《一句話》《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片段致敬經典。活動現場,學校還為第四屆“美少年”頒獎。
鄭州市第五十二中學校長張好武寄語學生:“文化從來就不只局限于文人的一方書齋,它更包含著心憂家國、胸懷天下的一份情懷。以文化的執著、文化的擔當、文化的自覺、文化的尊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新區長椿路小學
寒假實踐作業展覽,學生開學秀“創意”
“我長大要當醫生去幫助更多的人,別人開心我就開心。”鄭州市高新區長椿路小學六(1)班學生陳藝文利用寒假為自己制定了職業規劃。這是長椿路小學的寒假實踐作業,學生從體驗類、書香類、創新收集類、成長記錄類四方面開展寒假實踐活動。
2月20日,長椿路小學將孩子們的寒假實踐作業進行了展出。比如,體驗類作業,有的學生選擇參觀各類場館,制作參觀連環畫,有的選擇做義工。
二七區興華小學
師生歡度元宵節,小小廟會意義大
2月19日,二七區興華小學舉辦“我們的節日——元宵節”廟會活動,邀請全體師生及家長一起逛廟會、猜燈謎、鬧元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共度元宵佳節。
校園里的廟會吸引了不少學生、家長和附近居民,大家逛廟會、淘“寶貝”、猜燈謎、贏獎品。
“小攤主”們把自己準備的圖書、玩具、手工藝品等拿來叫賣,不僅賺取了零花錢,更鍛煉了自我,感受了勞動的辛苦與快樂。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