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鄒皓羽
鄉村振興,金融先行。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中原銀行以金融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己任,深入貫徹普惠金融“做真、做實、做好、做活、做持久”的發展要求,讓普惠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引入金融活水,為河南鄉村振興大局注入了金融機構的智慧和力量。在金融普惠深入鄉村建設的工作推進中,涌現出了一些兢兢業業的實干者,他們秉承“中原銀行 中原人民自己的銀行”的使命定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辭勞苦,用心服務,在鄉村熱土上書寫著人生華章!
盧明:產業助推,以實際行動推動鄉村振興
今年47歲的盧明,是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鄭溝村第一書記。自2015年受中原銀行鶴壁分行黨委委派來到鄭溝村算起,他已經在這片熱土上工作了八年,與這里的人民結下深厚的感情。
“科學利用自然稟賦,精心布局產業項目”是盧明為老區鄉親們規劃的發展方向。在鄭溝村開展工作時,盧明時刻牢記自己黨員的身份和責任,同全村廣大干群一道,從細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實處落實,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推動鄭溝村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為解決村民澆地難,后續產業項目用水難問題,盧明多次到水利局和移民辦申報提灌站項目,投資95萬元建成提灌站;為給機械化生產和產業發展創造通行條件,他利用縣鄉道路改造契機,實現全村生產生活道路整體硬化;為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和生態休閑觀光,他帶領村干部采取引進和自籌資金方式,成立果木種植合作社,帶動22名困難群眾增收脫貧。

鄭溝村東鄰鶴鳴湖,自然景色優美,又具備“國家森林鄉村”與”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兩塊金字招牌。盧明深知,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鄭溝村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他通過招商引資建成鶴鳴湖景區水上娛樂項目,借助市財政撥付的第一書記項目資金40萬元,在景區設立喊泉項目,每年給鄭溝村創收5.1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的突破。爭取專項資金建設鄭溝村特色民宿,有效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保持發展后勁,讓群眾生活富裕,脫貧致富奔小康。
“通過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加快推進鄉村旅游項目、高效種植業等項目,發展鄉村經濟,并通過提升生態環境建設,逐步把鄭溝村打造建設成‘美麗生態宜居’村莊,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這是深扎在盧明心中的藍圖愿景。
朱明: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為鄉村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村里來了第一書記,我們遇事有處找,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管,生活更有奔頭了。”這是信陽息縣白土店鄉余圍孜村老百姓對村里書記的感言。這位書記叫朱明,2020年9月毅然接受中原銀行信陽分行黨委委派,肩扛鄉村振興重擔,成為鄉親們眼中的“執行員”。
駐村以來,他從熟悉村情民意著手,“面對面”傾聽群眾的心里話,“心貼心”體恤他們的冷暖訴求,同時在中原銀行的大力支持下,朱明先后協調資金,為村里修建了農村書屋,維修全村路燈,硬化了村中道路,修建疏通了排水渠……燈亮了,路好了,水暢了,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
在關心民生的同時,朱明始終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第一要務”,他深入村內角落、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傾心交談,與村干部、村民拉家常、謀發展,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壯大產業基礎。在他的支持下,某農場開展兔子養殖業,市場銷路供不應求;通過增強村民的種植結構調整意識,以公司+農戶+農村信用社的合作模式,逐步與種植企業實施訂單種植迷迭香,幫助村民增收。

“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做好調查研究,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基礎;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是打開駐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級班子及自身建設,是完成駐村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在朱明看來,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要全心全意為余圍孜村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把老百姓的“急難愁盼”當成自己的心頭事,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作出駐村工作的應有貢獻。
岳俊偉:先公后私,盡職負責始終如一
盡心盡力,真抓實干,一心為公。用這些詞匯來形容岳俊偉其人恰如其分。作為平頂山分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部渠道管理崗的工作人員,他數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把每一件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項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業。”岳俊偉在工作崗位上的堅守,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從1996年畢業進入金融系統工作,30年來,岳俊偉的身份變、崗位變,但為業務發展做好服務支撐的初心從來沒有變。2022年,他入職平頂山分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部,從事渠道管理工作。
心之所系,行之所致。“農村是大有可為的人生舞臺,農業是充滿希望的廣闊天地。農民是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堅強脊梁。我們從事的是一件光榮而偉大的事業,只有不停的奮斗,才能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信任。”在岳俊偉心中,鄉村振興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岳俊偉管轄兩個縣域近180家服務站,為保質保量完成巡檢任務,他利用空閑時間自駕到服務站巡檢,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巡檢107家服務站,行程近3000公里。巡檢中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并與惠農專管員溝通解決方案,在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站點會員日活動組織、風險預警處置等方面為支行做好指導。
說到這兒,岳俊偉打開了他的車后備廂,里面有小凳子、水壺、被褥、方便面。“經常在外面跑,車就是我的半個家,家伙事兒全嘞很。”他說。談及家庭,他也心有愧疚。父親年邁,兒子讀初中正是考高中的關鍵時刻。“上班這么多年,我始終覺得,只有把工作干好,回到家心里才踏實”。岳俊偉說。
岳俊偉時刻把工作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舍小家為大家的做法源自對工作的信仰,他的盡心盡力,彰顯了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中原銀行人精神。
鄉村振興,金融先行。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中原銀行以金融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己任,深入貫徹普惠金融“做真、做實、做好、做活、做持久”的發展要求,讓普惠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引入金融活水,為河南鄉村振興大局注入了金融機構的智慧和力量。在金融普惠深入鄉村建設的工作推進中,涌現出了一些兢兢業業的實干者,他們秉承“中原銀行 中原人民自己的銀行”的使命定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辭勞苦,用心服務,在鄉村熱土上書寫著人生華章!
盧明:產業助推,以實際行動推動鄉村振興
今年47歲的盧明,是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鄭溝村第一書記。自2015年受中原銀行鶴壁分行黨委委派來到鄭溝村算起,他已經在這片熱土上工作了八年,與這里的人民結下深厚的感情。
“科學利用自然稟賦,精心布局產業項目”是盧明為老區鄉親們規劃的發展方向。在鄭溝村開展工作時,盧明時刻牢記自己黨員的身份和責任,同全村廣大干群一道,從細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實處落實,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推動鄭溝村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為解決村民澆地難,后續產業項目用水難問題,盧明多次到水利局和移民辦申報提灌站項目,投資95萬元建成提灌站;為給機械化生產和產業發展創造通行條件,他利用縣鄉道路改造契機,實現全村生產生活道路整體硬化;為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和生態休閑觀光,他帶領村干部采取引進和自籌資金方式,成立果木種植合作社,帶動22名困難群眾增收脫貧。

鄭溝村東鄰鶴鳴湖,自然景色優美,又具備“國家森林鄉村”與”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兩塊金字招牌。盧明深知,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鄭溝村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他通過招商引資建成鶴鳴湖景區水上娛樂項目,借助市財政撥付的第一書記項目資金40萬元,在景區設立喊泉項目,每年給鄭溝村創收5.1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的突破。爭取專項資金建設鄭溝村特色民宿,有效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保持發展后勁,讓群眾生活富裕,脫貧致富奔小康。
“通過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加快推進鄉村旅游項目、高效種植業等項目,發展鄉村經濟,并通過提升生態環境建設,逐步把鄭溝村打造建設成‘美麗生態宜居’村莊,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這是深扎在盧明心中的藍圖愿景。
朱明: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為鄉村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村里來了第一書記,我們遇事有處找,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管,生活更有奔頭了。”這是信陽息縣白土店鄉余圍孜村老百姓對村里書記的感言。這位書記叫朱明,2020年9月毅然接受中原銀行信陽分行黨委委派,肩扛鄉村振興重擔,成為鄉親們眼中的“執行員”。
駐村以來,他從熟悉村情民意著手,“面對面”傾聽群眾的心里話,“心貼心”體恤他們的冷暖訴求,同時在中原銀行的大力支持下,朱明先后協調資金,為村里修建了農村書屋,維修全村路燈,硬化了村中道路,修建疏通了排水渠……燈亮了,路好了,水暢了,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
在關心民生的同時,朱明始終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第一要務”,他深入村內角落、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傾心交談,與村干部、村民拉家常、謀發展,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壯大產業基礎。在他的支持下,某農場開展兔子養殖業,市場銷路供不應求;通過增強村民的種植結構調整意識,以公司+農戶+農村信用社的合作模式,逐步與種植企業實施訂單種植迷迭香,幫助村民增收。

“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做好調查研究,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基礎;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是打開駐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級班子及自身建設,是完成駐村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在朱明看來,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要全心全意為余圍孜村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把老百姓的“急難愁盼”當成自己的心頭事,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作出駐村工作的應有貢獻。
岳俊偉:先公后私,盡職負責始終如一
盡心盡力,真抓實干,一心為公。用這些詞匯來形容岳俊偉其人恰如其分。作為平頂山分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部渠道管理崗的工作人員,他數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把每一件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項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業。”岳俊偉在工作崗位上的堅守,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從1996年畢業進入金融系統工作,30年來,岳俊偉的身份變、崗位變,但為業務發展做好服務支撐的初心從來沒有變。2022年,他入職平頂山分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部,從事渠道管理工作。
心之所系,行之所致。“農村是大有可為的人生舞臺,農業是充滿希望的廣闊天地。農民是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堅強脊梁。我們從事的是一件光榮而偉大的事業,只有不停的奮斗,才能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信任。”在岳俊偉心中,鄉村振興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岳俊偉管轄兩個縣域近180家服務站,為保質保量完成巡檢任務,他利用空閑時間自駕到服務站巡檢,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巡檢107家服務站,行程近3000公里。巡檢中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并與惠農專管員溝通解決方案,在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站點會員日活動組織、風險預警處置等方面為支行做好指導。
說到這兒,岳俊偉打開了他的車后備廂,里面有小凳子、水壺、被褥、方便面。“經常在外面跑,車就是我的半個家,家伙事兒全嘞很。”他說。談及家庭,他也心有愧疚。父親年邁,兒子讀初中正是考高中的關鍵時刻。“上班這么多年,我始終覺得,只有把工作干好,回到家心里才踏實”。岳俊偉說。
岳俊偉時刻把工作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舍小家為大家的做法源自對工作的信仰,他的盡心盡力,彰顯了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中原銀行人精神。